【信息来源:北票新闻】【作者:宗术权】【阅读次数:
】【信息时间:2021-03-25
】【字号
大 中 小】
【我要打印】 【关闭】

从嘉兴南湖的一叶扁舟到建立红色武装,从驱除鞑掳抗击倭寇到建立新中国,从百废待兴到迈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初心不变,使命不移。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奋斗不息,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在北票市上园镇朝阳寺村骆驼山下,坐落着一座藏传佛教庙宇——朝阳寺。1928年,韩麟符等共产党人在这里开展秘密地下活动,建立了朝阳地区第一个党支部,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2017年,“朝阳第一党支部纪念馆”在上园镇落成,纪念馆占地200余平方米,通过80余张照片和100余件珍贵实物展示了“朝阳第一党支部”建立的光辉历程。近日,记者专程来到该纪念馆进行探访,与读者们共同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

朝阳第一党支部纪念馆开馆
朝阳寺(原名成就寺)是北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票市上园镇朝阳寺村,该寺坐落在虎头山西麓,坐北朝南,中轴对称布局,寺院分上寺、下寺。上寺始建于顺治元年(1644年),下寺建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相邻两座古寺占地30余亩,这是一座藏传佛教喇嘛寺院,规模较大,住寺诵经喇嘛曾达40人,平时香火不断,香烟缭绕,是当时热东远近闻名的一座古刹。朝阳寺是清代早期古建筑,在北票境内古建筑当中,历史悠久,集蒙、藏、汉建筑风格为一体的硬山抱厦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卷棚进深一间,这一建筑结构在朝阳地区很罕见。殿内壁画、彩绘清晰可见,石刻、砖雕、木雕题材生动、工艺精湛、神态栩栩如生。1921年4月,京奉铁路锦朝支线(锦州 — 朝阳,经北票境)开始动工。1923年北票煤矿工人爆发了1000多人参加的要求改善生活待遇、免扣工具费的罢工,罢工持续3天,取得胜利。1924年9月,直军26旅51团与奉军李景林部,在朝阳寺、巴图营子、大板等地交战。9月21日至22日,直奉两军再战于北票大板,双方激战两昼夜,最后奉军将直军逐走。1925年,锦州至北票铁路正式通车。1926年,北票降冰雹,禾苗被砸光,颗粒无收。是年,锦州铁路段北票分段成立了工会。随后,唐山煤矿的工人陆续来到北票煤矿,成为工人运动的骨干。1927年3月,北票煤矿工人为支持上海煤矿工人的武装起义,开展募捐活动,每人捐献一天工资,共捐银元1000余元。4月,在阮关荣、蒋凤栾的领导下,北票煤矿工人举行要求增加工资、改善生活待遇的大罢工。罢工持续5天,迫使英国矿长摩勒作出让步,工人实行了小包工计件工资。煤矿工人罢工运动取得胜利。一是朝阳寺是热东的重要村镇,是热河东大门。朝阳寺地势险要、交通便利,是军事要塞,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就是在朝阳寺打响。故在此搞武装斗争,对整个热河农民运动,必然会产生重要影响。二是朝阳寺建筑久远、规模较大,是热东有名的一座古寺,平时香火不断,来自各地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寺院住持马诚修是社会上颇有影响的人士,凡是权贵经过此地,都要朝拜施舍,加之本家同姓和族亲晚辈较多,颇有号召力,故此时这座古寺庙成为中国共产党开展地下活动、进行隐蔽斗争的好场所,马诚修也自然成为了争取、团结的对象。三是朝阳寺临近北票,北票是当时热河省最大的煤矿,这里工人较多,而且富有反抗斗争精神,早在1923年初,北票就爆发了800多名矿工参加的罢工,要求改善生活待遇和支援京奉铁路工人大罢工。1925年秋,京奉铁路工会党组织暗中派唐山地委书记阮章到锦州铁路段任副段长(当时铁路已由锦州修到北票),组建了锦州铁路段北票分段工会,此后,北票工人斗争便此起彼伏,日益高涨。在朝阳寺开展农民运动,有利于和北票的工人运动相结合。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农民运动处于低谷。为了扭转危机,迎接新的革命高潮,1928年,受中共北方区委负责人蔡和森委派,韩麟符、郑丕烈、卢东白、翟少池、郝淑芬等6名中共党员来到朝阳寺。以办学为掩护,建立中共热河省朝阳支部。利用这个党支部秘密发展党员,发动群众进行武装斗争,组织农民暴动、抗捐罢税。这正是南昌起义后,我党在“八七会议”上制定的方针,以武装起义反对国民党白色恐怖,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在这样的环境下,朝阳第一个党支部的建立为热河地区播下了革命火种。韩麟符,又名韩致祥,字端五。1900年2月11日出生于建平县太平地(今赤峰市元宝山区风水沟镇哈拉木头村一户农民家庭,祖籍山西榆次区南咀村)。1919年在天津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创办并主编《新生》《向明》杂志,与当时周恩来创办的《觉悟社》和《觉悟》杂志共同倡导新思想、新文化,而且受到进步青年的拥戴。1923年1月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1月出席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被选为后补中央执行委员,1925年秋奉命赴广州工作,被聘为黄埔军校政治教官(是黄埔军校周恩来等15名共产党员教官之一),1926年1月出席国民党二大,继续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1928年任中共内蒙特别支部书记,领导恢复热河、绥远、察哈尔三地党的组织,曾在北票朝阳寺开展党组织活动。1930年12月因叛徒出卖在天津被国民党当局抓捕,关押于北平草岚子监狱,1933年被孙殿英保释出狱,任孙部四十一军少将政训处长,后因孙部被国民党缴械而遭到通缉,回山西老家暂避,1934年9月21日,被叛徒、国民党军统特务刺杀,时年34岁。2000年,国家民政部追认韩麟符为革命烈士。上个世纪初,上园地区(朝阳寺)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校,由于科举制度废除不久,新的教育体制远未完善,更谈不上普及,千余年来,根深蒂固的科举制度突然崩塌,大多数人根本无法适从,此情景深深刺痛了一个年轻人的心——他就是上园老虎沟人,年方22岁的马宏图。马宏图,字兆曦,该人学识渊博,琴棋书画俱佳,家境优越,酷爱交友游历。2016年初,在天津邂逅共产党人李沛之(原名韩麟符)渐成至交,在李沛之的动员下,决定回乡办学,以改善朝阳寺的教育面貌。回乡后,马宏图首先说服朝阳寺当家喇嘛马诚修(叔侄关系),并由马诚修出面组织办学。他心善乐从,积极动员家族和说服相邻故友资助,由于众人齐心协力,校舍、桌椅很快筹备妥当。不多日便开学了,校名定为“朝阳寺诚修私立小学”,学校成立了董事会,董事长由马诚修担任,董事由马景芳、吴洪发、康承忠等九人组成,校长由马宏图担任,教师由翟少池、郝淑芬夫妇担任,课程有国文、算数、历史、地理等,上课之余还开展球类运动和军体活动。为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忠于祖国,勇于献身。韩麟符亲自提笔写了“诚勇”二字作为校训,镶嵌在校匾上。为启发学生热爱家乡,珍惜青春时光,为将来寄托希望,由韩麟符作词,郝淑芬谱曲,写出了“柳河川水清可人,朝阳寺山碧森森。拍手歌唱太阳出,黄金时代正青春”的校歌。激发和振奋了朝阳寺人民的革命热情。这就是北票地区最早的一所私立小学。1930年夏,朝阳寺下了一场冰雹,农村种植的大烟被砸得七零八落,烟民愁苦万分,朝阳县长周铁铮不顾人民死活,7月间,照常派人到各地催缴大烟税。凶恶的警察官吏,对交不起烟税的穷人非打即骂,逼得贫民妻啼子嚎,呼天叫地。于是,马宏图、王继荣等一批磕头的弟兄们抻头,立即组织农民起来斗争。他们一面鼓动农民与警察官吏面对面讲理,一面暗中串联农民到朝阳县衙请愿。农民在他们的鼓动下愤然而起,很快组织了一支100多人的请愿队伍。请愿队伍经过两天的徒步跋涉,到了朝阳县城,在县衙门前席地而坐,人们叫苦连天,人声鼎沸,很快轰动了整个县城,城里人奔走相告。到了第三天,县衙门前仍然是声浪阵阵。周铁铮见势不妙,唯恐事态闹大,便答应选举群众代表,书写呈状。王继荣不怕风险,大步跨进县衙,又选出白永奎等三四个代表,他们同县长当面申辩,辩得周铁铮理屈词穷,只好口头同意给朝阳寺附近各村村民减免大烟税。翌日,白永奎等代表在南塔脚下求人写了状纸,递交县衙,周铁铮当即将诉状转呈省府。半个月后,热河督军汤玉麟慑于群众威力,不得不诏会周铁铮收回成命,批准“免四征六”。这次农民抗捐请愿斗争取得了胜利,1930年末,各村的联庄会抗捐罢税斗争由分散活动逐步走向联合,在朝阳地区农民运动的史册上写下了灿烂的一页。在朝阳寺开展的农民武装斗争,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在广泛串联的基础上采取“桃园结义”的形式,组织穷人分期分批地磕“大帮头”。参加磕“大帮头”的人大多是25岁以下的穷苦青年,他们愿意为民献身,互相结伙,举行仪式,这种仪式多在深山树丛中进行。每次在仪式前,首先由韩麟符等共产党人亲自到场讲话,举手宣誓,然后吃同舟共济饭。宣誓内容:兄弟患难不变心,为国为民不怕死。在上四家子新荒地沟里一次磕大帮头的人数就达36人。他们组织的秘密活动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妻室。为了打倒当地的土豪劣绅,没收他们的土地,真正做到有田同耕、有饭同吃,韩麟符、郑丕烈等地下党人为组织秋后农民暴动建立联系,运送军火。他们利用军阀内部的矛盾,弄到25万元买军火的军费,购置了2辆汽车,驻扎在北票。以北票为交通站,由卢东白(地下党人)负责来往于建平、赤峰等地。临近秋季时,已经运来了两挺机枪、两门钢炮。马宏图、孙志新(朝阳寺少当家的)等人已经配上短枪。二是动员各村农民建立自卫武装,也叫“联庄会”,马宏图任司令,负责各村武装组织工作。这种武装组织是公开的,因为当时社会上土匪绑票勒赎很厉害,为防匪自卫,农民可以明枪执戈。农民听说组织联庄会,都涌跃参加,最多时参加人数达200余人。韩麟符、郑丕烈等早期共产党员来到朝阳寺开展地下活动,不但培养一批革命骨干,而且发展了张朝宾、马宏图、王继荣等10余名中共党员。这些党员在当时农民运动中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穷帮会的成员如:朱彩云、丁广才、魏廷录、孟宪贵、夏云青等人,他们在解放战争、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先后担任村干部,发挥骨干带头作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侵占了东三省,为继续扩大侵华战争,他们把热河作为下一个猎取的目标。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转战于辽西大地的抗日将领耿继周,出生于上园本土的李海峰,战斗于黑山白水的栾天林,青马双枪红司令乌兰,在北票地区抗日斗争和解放斗争中的英雄故事,印证了在热河大地播下的革命火种,熊熊燃烧、生生不息。因为朝阳地区第一个党支部的建立,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和革命骨干。这些革命志士在热河北票地区的抗日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北票人民抗日爱国斗争分为三个阶段:1931年10月至1933年2月,为阻击日寇入侵阶段;1933年3月至1939年,为反击日寇侵入阶段;1940年至1945年8月,这段为工农举行暴动阶段。以李海峰、栾天林、乌兰等为代表的抗日英雄及许许多多的抗日民众,在北票的抗战中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北票地区在抗日战争中充分显示出民众抗日队伍组建得早、自发性及持久性强的特点。这些英雄人物和他们的英雄事迹将永载史册。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军国主义大肆向东三省进攻,我东三省民众日渐陷于水深火热之中。1932年4月15日,石本权四郎被关东军司令部招为嘱托,并依照日本侵略者计划,从锦州进入热河加紧活动。日本军国主义占领东三省后,关东军司令部立即决定“调头把圣战指向热河省”,并命令驻锦州第八师团要千方百计地抓紧“搜集各种资料”。因此,日本关东军派石本权四郎潜入北票进行策反活动,并在北票明目张胆地建立起“关东军司令部北票联络所”,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曾吹嘘“石本权四郎是满洲事变单身潜入热河,首先在热河的北票插上日本国旗已于完成作战计划的魁首”。石本权四郎到北票以后,一方面派遣许多密探潜入各地,搜集政治、经济、军事情报;另一方面频繁地接触以汤玉麟为首的大小热军头目,利用各种卑鄙手段进行策反活动。石本权四郎的特务活动,激起了朝阳寺地区抗日义勇军首领李海峰的极大愤慨。他决定设计捉拿石本权四郎。1932年7月17日,李海峰探明石本权四郎第三次潜入北票并携带某种重要的任务返回锦州的消息,立即做好战斗部署。首先派义勇军连长杨录、战士张玉林化装成商人到北票摸清情况,机智安排,跟随石本权四郎一起上车,以便见机行事。一方面李海峰派义勇军参谋长付兆田率义勇军50余人埋伏在朝阳寺佛庙子一带,破坏铁路,阻截列车,擒获石本。当列车行至佛庙子附近时,车头因脱轨而被迫急刹车,此时,铁路两侧开始鸣枪,车上的两名抗日战士听到枪声立即展开行动,迅速将石本权四郎抓获。义勇军扒掉石本权四郎的西服,令其穿上老百姓的便装,用绳子绑上他的双手,捆在马上,趁着天黑,从山路向三宝营方向撤退。石本被抓获,日军一方面派亲信说情,用重金收买、高官诱惑、人质对换,想从李海峰手中赎回石本,但这一切都不为李海峰所动。一计不成,日军又出动飞机,利用撒传单,轰炸义勇军司令部所在地,出动部队,对司令部附近村屯进行烧杀,威逼百姓说出石本的下落,当时烧毁房屋100余间,枪杀10多人,打伤30多人,但是他们仍然一无所获。石本权四郎被李海峰捕获以后,驻锦州日军将这一情况紧急报告了日军关东军司令部,关东军又立即向日本国民广播石本权四郎被捕的消息,此事震惊了中日朝野,日本新闻称之为“朝阳寺事件”。1932年12月15日,李海峰在日军侵略情报告急的情况下,将这个以侵略中国为己任、终生从事间谍活动的石本权四郎中将,枪决于朝阳十家子河套。早在1945年2月中共地下党员刘永生在北票先后发展四批党员共25名。这些中共党员在北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1945年10月,中共辽西地区地委派李鸣山、越云山、晨光、王建勋等5人到北票,接收日伪政权,建立北票县民主政权。是月,组建北票县委,全县划9个区,开始筹建区民主政府。是月,北票县人民政府号召人民参加八路军,张晓冰领导的六十七团扩大到2000余人,郑子明领导的17旅发展到1000余人。1946年4月,热辽军分区六十四团,在团长张晓冰的率领下,从敖汉冲破敌人封锁越过大黑山,攻克东官营,进入十八奤,一路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5月初,北票国民党集中优势兵力妄图与我六十四团决战。热辽军分区领导识破敌人阴谋,用声东击西的战术诱使敌人向西追击,而六十四团突然向北票逼近。14日4时向北票守敌发起攻击,5月15日12时六十四团完全占领了冠山和街里,守敌被困南山……18日下午,当六十四团准备向南山发起攻击时,从俘虏口中得知锦州国民党九十三军出动两个团增援北票,为避免前后受敌,19日晨,六十四团从容撤离北票。1947年,夏季攻势开始,人民解放军用声东击西的打法,佯攻朝阳,突然对北票发动了攻击。6月29日上午9时,十七旅攻击台吉煤矿,下午逼近电厂,黄昏向冠山发起猛攻……7月1日3时,南山舍宅敌总指挥参谋长率残部投降。7月1日,二打北票胜利。休整8天后,我军又撤出北票。1947年冬,朝阳地区大部解放,只有北票尚有国民党军暂二十师三团和部分地方团队及逃亡地主等共2000余人,驻守于此。12月28日,独立三师突接到东北军区急电,于牤牛河东大乌兰打伏击战。12月29日9时许,敌人进入伏击圈,战斗异常激烈……大乌兰阻击战,除敌团长和百余名敌人漏网外,共歼敌1300余人,缴获迫击炮23门,轻重机枪52挺,步枪667支及大量军用物资。

朝阳寺伏击战,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秋末,正是我军由防御转为进攻之际,我军四野第八、九纵队和独立师以“以点打援的战略,用小部分部队佯攻,驻守北票的国民党九十三军二十师为虚,围歼其超越点上几倍援兵为实,在我们朝阳寺一带组织了在辽西规模空前的一次伏击战。1947年7月1日,我军歼灭九十三军十八师一个师部带两个团,我军以战略转移当即撤出了北票城,敌人不甘心失败,随之又派入九十三军实施进入了北票城。截止当年九月下旬,我军为了大量歼灭敌人,用以点打援的战略由十三旅以佯攻将北票的敌人围起来,于是,北票之敌电请东北剿总派援兵解围。沈阳派不出兵,便将华北国民党九十二军侯镜茹军长带军部和两个师从海上由葫芦岛登陆到锦州北进,出师北票,并欲想打通锦承线路与驻承德的十三军汇合。我军用七个部兵师分别埋伏在以朝阳寺为中心的铁路一带10公里村庄,又由七个骑兵师埋伏在义县西南预计迂回拦击从义县南逃之敌。1947年10月2日,敌人的先头部队到朝阳寺一带之后,当发现情况不妙便停止前进,在朝阳寺观望了两三天,构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当时,我军唯恐敌人回逃,便于10月5日凌晨向敌人全面发起了围歼战。在朝阳寺至周家屯一带300多平公里的方圆内激战8个多小时,歼灭敌人8000余名,缴获大量武器物资,仅大卡车就达30辆、大车100余台,侯镜茹带一部残敌逃回关内。从此,国民党在朝阳寺的统治就此告终。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朝阳第一党支部纪念馆自建馆以来,前来参观学习、缅怀先烈的党员络绎不绝,平均每年接待游客近万人。目前,上园镇正在全力打造“红色小镇”,通过完善“韩麟符广场”的设施配置,修缮“第一党支部”原址,延伸红色文化链条,发展红色旅游,力求将朝阳寺村打造成为辽西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