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票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12月25日在北票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代市长 谢卫东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十一五”及2010年工作回顾
五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开创了北票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43.2%,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五”末的34.7:36.6:28.7发展为18:56.5:25.5,形成稳定的“二三一”产业格局。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工业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十五”末提高19.5个百分点,粉末冶金、除尘装备、能源建材、农产品加工、轻纺服装等主导产业竞相发展,经济开发区、产业集群和骨干企业牵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增加值年均增长21.5%,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累计发展到75家和62个,超过60%的农户参与到产业化经营中来。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增加值年均增长32.7%。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3.3%,风力发电、城市园区供水、矿产品精深加工等一批事关北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被国家列为第二批资源枯竭经济转型城市。
发展活力显著增强。政府机构改革基本结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教育卫生体制改革、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乡财县管体制不断完善,动物卫生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全面完成。加强矿业秩序整顿,实行矿产品经营统一管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成效明显,累计吸引域外资金182.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420万美元、出口创汇5692万美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7.9倍、1.4倍和6.7倍。9家电力企业集团及凌钢集团、鞍钢集团、新华冶金集团等一批全国500强企业纷至沓来,北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了新的提升。经济开发区被国家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城乡面貌深刻变化。抢抓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政策机遇,推进中心城市扩容,累计投入城建资金80亿元,建成区扩大到2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33%。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取得重大进展,城市功能有效提升,市容市貌明显改善。新农村建设富有成效,新增小城镇面积20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8%,连续四年夺得“大禹杯”;累计建设公路1691公里,提前实现村村通油路目标,连续多年荣获省公路建设文明县称号。
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8%,累计向农民发放各类补贴资金3.4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68亿元,比“十五”末净增37.1亿元。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累计实现就业5万人,劳务输出40万人,投入社保资金7.6亿元,发放低保金4.45亿元,新增户有稳定收入项目户5万户。城乡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升,文化休闲等方面的消费比重逐年提高。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盛隆冶金粉末、电力电杆、波迪机械等一批自主创新型企业强势崛起,我市被省政府确定为知识产权试点县(市)。累计投入1.7亿元用于发展教育事业,人均受教育年限由“十五”末的8.3年提高到8.7年,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高考进线率分别较“十五”末提高11.6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城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不断完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1个、农家书屋261个、标准健身小区29个,《北票民间故事》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城乡居民健康指数持续攀升。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逐年强化,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7‰左右,荣获全国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称号。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市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效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的辉煌成就,凝聚着全市人民的辛劳和智慧,倾注着方方面面的关注和支持。在这里,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为北票发展作出无私奉献、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市各族人民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我们支持与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参与北票发展建设的中省市直单位、部队官兵和域外客商表示衷心的感谢!
即将过去的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口之年,也是“推进产业升级、建设实力北票”的重要一年。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突破,为“十一五”划上了圆满句号。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54亿元,是2005年的4.6倍,比上年增长3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达到10.6亿元,是2005年的6倍,比上年增长4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4亿元,是2005年的8.3倍,比上年增长45%。引进域外资金65亿元,是2005年的7.4倍,比上年增长43.3%。实际利用外资1500万美元,是2005年的2.7倍,比上年增长51.5%。出口创汇2659万美元,是2005年的9倍,比上年增长3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2496元,是2005年的2.2倍,比上年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274元,是2005年的2.1倍,比上年增长17%。发展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全口径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实现260亿元和80亿元,增长34.3%和30.5%,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户,规模企业总数达到27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增加值分别实现187亿元和60亿元,增长35%和39%。产业集群建设初现成效,新建扩建粉末冶金、除尘装备项目65个,凌钢集团30万吨钢管项目顺利达产并带动热扩、防腐、热镀锌项目落户冶金工业园区,富贵鸟集团200万吨、凌钢集团100万吨铁选一期工程投入生产,鞍钢集团50万吨、盛隆公司50万吨铁选和海绵铁焊锡粉焊锡膏项目扎实推进,新华冶金集团120万吨机制球团项目启动实施,粉末冶金产业集群率先实现百亿元产值目标。深入实施企业技改扩能和项目建设双百工程,建设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16个,完成投资61.9亿元,波迪机械、兴隆钢铁等一批企业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北煤公司油页岩干馏二期工程竣工投产,北四家风电、长皋风电等新能源项目开工建设。引白入园供水工程顺利投运,220千伏海丰输变电工程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经济开发区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农业经济迅猛发展。农业总产值实现54亿元,增长20%,其中畜牧业产值实现34亿元,增长33.3%。乡镇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工作迈出新步伐,产值5亿元以上乡镇达到21个。20万亩设施农业建设攻坚战全面打响,先后两次出台优惠政策,加大信贷投放和招商引资力度,提前实现户均一栋棚目标。保护地建设出台政策之优、投资额度之大、建设标准之高、利用效果之好创历史之最。栽植辣椒25万亩、烤烟8137亩。新建标准化畜牧小区131个、规模饲养场60个,发展养殖大户1200户,“三禽”和生猪饲养量分别达到9000万只和200万头,以行政村为单位,标准化畜牧小区覆盖面达到81%。新增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庄头批发市场改造、蘑王食用菌深加工等项目快速推进。
——第三产业提档升级。增加值实现39.2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4.4亿元,增长17.4%。编制完成《龙鸟湖旅游区总体规划》,新建续建旅游项目19个,全年接待游客82.6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实现7.3亿元。北煤宾馆、寰宇会馆、荟和商区建成投入使用,寰宇商贸市场、北票汽配城、宏冠物流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强化金融工作,密切银企合作,净投放贷款11.65亿元,增长32.4%。
——城乡建设协调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顺利完成并通过省政府审批。投资21亿元实施重点城建项目20个。棚户区改造扎实推进,新增城市开发面积100万平方米,4048户棚户区居民喜迁新居。高质量完成长江大街、中华路、衡山路、花园北街建设任务,城市交通更加顺畅。新增城市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主城区全部实现集中供热。引白入北一期工程竣工,城区实现全天候供安全水。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投入运营,城市污水实现达标排放。城市水保综合治理项目启动实施,岳家沟地区防洪隐患彻底消除,新建6座水冲公厕投入使用,新增城市广场绿地10万平方米。理顺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强化精细管理,市容环境明显改观。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实施农田水利工程25处,完成水保综合治理18万亩,治河28公里,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31处,高效农业配水228处,发展“一池三改”模式户4000户,推广保护性耕作4万亩,植树造林55.9万亩,治理沙化草原13万亩。中心城镇建设快速推进,新增小城镇面积5万平方米,西官营、东官营、宝国老、龙潭、上园5个乡镇的小城镇核心区均超过1平方公里。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年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较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诺的九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克服财政紧张压力,普遍上调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津补贴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推行积极的就业政策,新增就业1.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完成劳务输出8.1万人。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8万人、14.9万人、3.6万人和2.4万人,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34.4万人。7.5万城乡居民享受低保,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28%。扶贫开发成效明显,开发项目村18个,三宝营乡被列为全省整乡推进扶贫试点乡。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桃园学校交付使用,尹湛纳希高中和第三高中整体迁址,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基层卫生院(室)建设深入推进,市医院门诊综合楼建成使用。建设农村计划生育中心服务站9所。民主法制建设步伐加快,基层民主有序推进,“五五”普法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社会治安大防控体系初步形成。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强力推进行政、司法、人民调解体系建设,全力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一大批信访案件得到解决。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得到妥善处置。深入开展食品药品等领域专项整治,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地方志、红十字、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关心下一代、慈善等事业取得新进步。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取得新成绩。
——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坚持依法行政,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行政权力运行制度建设,推行政务公开,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听取政协以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全力支持人民法院和检察院工作。一年来,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6件、政协委员提案100件,办复率100%。严格执行政府工作规则和各项议事制度,广泛听取各界意见,保证了政府决策科学民主。综合运用信访、调解、行政复议等多种方式,妥善化解社会矛盾。认真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政府采购、土地出让、项目招投标等制度不断完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不断强化,行业不正之风得到遏制,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回顾五年和2010年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支撑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和骨干企业不多,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还不够。社会事业发展仍相对滞后,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一些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还存在。体制机制创新力度还不大,发展活力还不强。政府职能转变还不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依法行政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十二五”发展目标和2011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推动我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实现新跨越,促进北票更加繁荣富裕、更加文明进步、更加和谐稳定的战略机遇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光荣使命和艰巨任务,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抢抓机遇,统筹谋划,扎实工作,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轨道。为把今后五年的发展蓝图规划好,在市委的领导下,市政府组织制定了《北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本次会议审议批准。按照市委六届十四次全会确定的指导思想,今后五年,我们要继续以“推进产业升级、建设实力北票”为发展目标,深入实施“工业主导、产业立市”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2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9亿元,年均增长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00亿元,年均增长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6245元和13755元,年均增长16%和17%。万元GDP能耗低于1.0吨标准煤、取水量低于190吨,单位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别低于5千克和5.5千克,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上。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县域15强,力争迈进全国百强县行列。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明年工作对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至关重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亿元,增长3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4.8亿元,增长4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1亿元,增长5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14460元和7340元,增长16%和1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33‰以内。
为确保完成上述目标,我们要全力做好以下九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突出项目建设
深入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招商质量,强化项目支撑,完善发展平台,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
提高招商质量。依托优势资源、优良资产和优质企业,精心策划包装招商项目,通过产业和主题概念招商等形式,向有利于和北票产业相结合的集散地予以推介。切实加强招商网络建设,通过组建专门招商机构和商会、聘请经济顾问等方式,深入挖掘借力招商的潜力。修订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主动谋求与大企业、大集团特别是全国500强企业合资合作,重点引进央属省属和优质民营企业。加大招商项目跟踪落实力度,提高合同履约率、项目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和税收贡献率。域外引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均增长30%,出口创汇增长20%。
强化项目支撑。继续保持主攻项目的强劲态势,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大投入拉动大发展。全年计划安排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20个,总投资249亿元,其中新建项目92个,总投资193.3亿元,续建项目28个,总投资55.7亿元。储备项目120个。抢抓我市被国家列为第二批资源枯竭经济转型城市、享受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优惠政策等重大历史机遇,全力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争取项目20个,到位资金2.63亿元。引导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产业集群、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变民间存量资本为现实的项目投入。着力做好项目立项、环评、征地、审批等准备工作,使筛选、论证、包装的项目尽早获批并开工建设。
完善发展平台。以经济开发区扩区为新的契机,完善产业规划和建设规划,重点实施好220千伏海丰输变电、天然气进园等基础设施工程,突出抓好除尘装备产业园起步区和大三家园区建设。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加强规划、征地、环评、审批、融资等方面的协调服务工作,为开发区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开发区发展的核心,落实优惠政策,严格项目准入,力争有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入驻,提升产业集聚效应。
(二)增强工业实力
深入实施“工业主导、产业立市”发展战略,落实省和朝阳市实施“工业五项工程”要求,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接续产业,壮大产业集群,推动经济转型,努力构建产业集群大、骨干企业多、产业链条长、配套能力强的工业经济格局。
壮大产业集群。围绕粉末冶金产业集群,重点推进凌钢百万吨铁选及钢管系列深加工、富贵鸟集团200万吨铁选、鞍钢集团50万吨铁选和盛隆公司粉末冶金、大有钼业钼铁冶炼等项目尽快投产达产,积极争取新华冶金集团球墨铸管和超纯生铁、鞍钢集团50万吨热压块等精深加工项目及早落地,粉末冶金产业集群实现产值135亿元。围绕除尘装备产业集群,加快推进电力铸钢、波迪、宏晟、理想、云翔等龙头企业技改扩能,着力打造以环保除尘成套设备、节能粉磨成套设备、核电泵阀铸件等系列产品为主的装备制造业,除尘装备产业集群实现产值55亿元。
培育接续产业。以加快推进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为契机,制定完善接续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引导鼓励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和高新技术等产业加快发展。围绕能源建材产业,突出抓好北四家、台吉营、长皋、杨树沟、小塔子风电,西官太阳能发电、阜矿集团和北煤公司油页岩干馏、电力电杆扩产等重点项目建设,能源建材产业实现产值40亿元。
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引进同行业大企业参与合资合作,盘活闲置资产,承接产业转移,推动轻纺服装产业由低端向高端转变,轻纺服装产业实现产值5亿元。
加强运行调度。继续落实包扶措施,加大对重点工业企业的支持、指导和服务力度,推进企业实现满负荷生产。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鼓励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产品升级换代。督促已建成的重点工业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启动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70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户。全口径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实现345亿元和110亿元,增长32.7%和3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实现260亿元和85亿元,增长39%和41.7%。
提高发展水平。加速推进矿产资源转化利用,着力引进大企业集团建设精深加工项目,接长产业链条,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转化率。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有效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上马。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工业用地投资强度和土地产出率,确保土地供应向带动能力强、产出效益好、资源能源消耗少的大项目倾斜。
(三)建设现代农业
以农民增收为根本,以产业化经营为方向,着力抓好“三农”工作,努力构建基础坚实、结构优化、富民增效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
扩大设施农业规模。以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和超常的工作措施,坚决打胜20万亩设施农业建设攻坚战,万亩乡镇达到5个、千亩村屯发展到40个。推进肉鸡、蛋鸡、生猪等优势主导产业发展,新建标准化畜牧小区70个,发展规模饲养场60个、养殖大户1200户,“三禽”和生猪饲养量分别突破1.2亿只和240万头。
鼓励发展特色产业。以引进新品种、扶持壮大传统品种为基础,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示范带动等办法,积极培育特色主导产业,优化区域布局,支持“一村一品”发展。栽植辣椒28万亩、烤烟1.2万亩、食用菌2000亩,发展经济林7万亩,种植中药材5000亩,特色主导产业乡镇增至25个。
推进产业化经营。围绕优势农业资源,加快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市场、农产品物流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庄头批发市场改造工程,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10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家。重点扶持宏发公司实现满负荷生产,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宏大牧业投产达效,带动生猪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的农户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实惠。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实现68亿元和33.3亿元,增长26%和20%。
完善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和科技110服务终端建设,延伸触角,拓展功能,为各类设施农业小区和农户提供优质高效的科技服务。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植物防疫和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积极组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资格认证。落实惠农政策。引导保险企业参与支持农业生产。
(四)提升第三产业
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目标,加快改造提升商贸流通、餐饮服务、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重点实施好寰宇商贸市场、和平市场、农资批发市场等项目,加快推进北票汽配城和物流园区建设,积极引进知名大型商贸连锁企业,规划建设五星级酒店,着力提高传统服务业的产业层次。继续深入开展“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活动,繁荣农村市场。三产增加值实现51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1亿元,增长20%。
做强文化旅游业。以建设辽西北重要的山水和地域文化旅游基地为目标,依托黑山白水、古生物化石和三燕历史文化资源,加大文化产业发展力度,编制发展规划,落实产业政策,强化项目包装,努力培育一批独具地域特色、彰显城市魅力的文化旅游项目。积极做好全国红色旅游项目申报及三A景区培育创建工作。加快组织编制龙鸟湖旅游区控制性详规,下力量做好资金争取工作,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加强宣传推介和商品开发,全面提升北票文化旅游产业实力。
拓展金融服务业。适应稳健货币政策,密切银政银企合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信贷投放额度,新增贷款13亿元以上。下大力量整合政府资产资源,搭建融资平台,做强投资公司,提高融资能力。支持华龙公司上市融资。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强化金融监管,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
(五)统筹城乡建设
推进中心城市建设。突出规划引领作用,实施重点城建项目35个,完成投资28亿元。启动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台吉新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滨河路、新吉大街,架通金河大桥,搞好银河三期治理,加快推进台吉镇城镇化进程。加大依法拆迁力度,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确保10宗已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开发项目全部开工,重点实施好辽西林场整体开发,加快10万平方米以上楼盘建设,新增城市开发面积100万平方米。推进城区路网改造,翻建健康路、新华路,延伸市府路,打通爱民路,建设岳万路,改造北出口,着力提升城市路网建设水平。推进城区供热、供气、给排水工程建设,新上58兆瓦热水锅炉一台,建设换热站3座,改造供热管网12公里,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改造供气管网20公里、排水管网15公里,完成台吉、五间房区域供水主网改造任务。推进城区绿化亮化硬化,实施南山大街、花园北街等绿化工程10处,栽植树木10万株,新增绿地8万平方米;启动爱民路、中华路等亮化项目8个,安装路灯424基杆;改造青年广场,实施城区硬覆盖13万平方米。推进小城镇组团发展,以中心镇为依托,分片规划建设小城镇集群,完善区域功能,增强辐射能力,形成集聚效应,牵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增小城镇面积5万平方米。
加大城市管理力度。以主干街路为重点,深入推进市容市貌综合整治,规范户外广告和牌匾设置,加大违章建筑清理拆除力度,杜绝违章再建。集中整治小街小巷和城乡结合部卫生“死角”,推进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完善垃圾集中处置管理,新建地坑式垃圾中转站30个,实现中心城市清扫保洁全覆盖。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0%以上,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进一步提高。深入开展优秀社区争创活动,夯实硬件基础,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小区物业管理,整治交通秩序,管护公用设施,努力营造干净整洁、管理有序、文明和谐的城市环境。
夯实农村发展基础。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对已建工程的管理与修复。改造节水灌渠21公里,新增灌溉面积3.8万亩,实施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4处,完成水保综合治理8万亩,治河20公里,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1.5万亩,完成高效农业配水120处,整理土地1.6万亩。推广保护性耕作5万亩。发展“一池三改”模式户2000户。加大气象基础投入,提高人工影响天气水平。继续完善农村公路网建设,实施农村油路大中修改造工程148公里。认真做好京沈客运高铁北票段开工前期工作。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完成荒山绿化造林36.1万亩、坡耕地造林7万亩,全面夺取三年灭荒战役胜利。治理沙化草原10万亩。启动实施矿区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推进风电场、自然保护区和矿山开采等区域的生态修复,加强白石水库等水源地保护和水资源监管,强化河道综合整治,严格实行封山禁牧,严密防控森林火灾,以良好的生态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控制面源污染为重点,综合整治农村生活垃圾、农药和畜禽养殖污染,引导农民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努力营造健康、舒适、洁净的农村环境。
(六)强化财税工作
深化财政改革。调整市对乡财政管理体制,促进乡镇均衡发展。完善部门预算编制制度,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建立工资发放保障机制,促进财政资金安全规范有效运行。
重视财源建设。牢牢把握省对市以下新财政体制实质运作有利契机,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财政贴息资金和以奖代补资金,鼓励和扶持乡镇发展财源项目,确保全口径税收收入均实现过百万元目标。
严格税收征管。坚持依法治税,完善矿产品税费代征代扣制度,加强规上企业管理,严惩偷税漏税行为。高度重视税管人员教育与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执法水平。强化个体零散税收和非税收入管理,消除征管盲点,确保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优化支出结构。坚持以人为本的公共财政方向,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保民生原则,集中财力办大事,加强审计监督,规范各项资金管理。
(七)推进社会事业
优先发展教育。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完善高中基础设施,稳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提升职业教育内涵,争创全省基础教育强县(市)。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高标准完成桃园初中和第九小学建设改造任务,新建第三高中体育艺术馆。深化教育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推动科技进步。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发展创新型企业,建立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家,争取省级科技计划项目5个,引进推广转化科技创新成果50项以上。深入实施品牌战略,鼓励争创省市著名商标、名牌产品以及中国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坚持人才强市战略,积极做好各类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的引进、培养和选拔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加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启动建设市博物馆(尹湛纳希纪念馆),完成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大文化艺术精品创作力度,积极培育地域特色文化品牌。加强文化市场监管,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城乡有线电视入户率,加快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步伐。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动竞技体育上台阶、上水平。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强化医疗队伍和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完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积极做好民族宗教、人民防空、审计、统计、档案、地方志、外事侨务等工作,支持发展妇女儿童、老龄、红十字和残疾人事业。
(八)保障改善民生
努力扩大就业。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服务机制,扶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重点做好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帮助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实现就业。新增实名制就业1万人,劳务输出6万人。
完善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加强社保基金征管,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切实做到动态管理下应保尽保、分类施保。妥善安排好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相关政策,着力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继续推进整村扶贫和产业化扶贫,开发项目村20个,新增户有稳定收入项目户1万户。
办好8件实事。集中更多的财力和精力,突出办好8件事关北票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实事,并对已办的实事进行跟踪检查,建立长效机制,确保长期受益。一是启动建设台吉新区,科学规划设计,完善路网建设。二是建设岳家沟公铁立交桥。三是启动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四是搬迁安置棚户区居民4500户。五是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06处。六是启动建设城市中心幼儿园。七是建设10处社区体育健身广场和城区全民健身长廊。八是扩大地坑式垃圾中转站覆盖范围,建立社区全天候保洁工作机制,推动城区卫生环境实现根本好转。
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提高全民学法守法意识。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引导群众依法依规表达利益诉求,努力把信访问题解决在当地、化解在基层。继续推进平安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防范打击违法犯罪活动。重视应急管理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加强高危行业和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稳定消费品市场价格,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九)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依法行政,提升政府执行力。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加强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不折不扣执行市委的决策部署,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方方面面意见,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使政府的工作部署、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和群众意愿。加大重点工作、重大事项和重要民生问题的跟踪落实力度,强化绩效考核,加强效能监察,严肃行政问责。
优化服务,增强发展推动力。强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强化职能转变,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调查研究和解决问题上来,注重服务方式创新,完善扶持产业发展、推进项目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积极主动为企业增效、为项目引进、为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行政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机关软环境建设,发挥公共行政服务中心作用,努力使北票成为政府效能最高、行政成本最低的城市。
转变作风,提高政府公信力。深化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强力推进行政权力运行制度建设,确保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风,规范公务接待,严控公务支出,将有限的财力更多地投向民生事业。加强对重要部门、重要岗位、重要环节的监管,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努力打造高效务实、为民清廉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十一五”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十二五”踏上了崭新的征程。展望北票壮丽前景,我们既信心百倍、豪情满怀,更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市人民,抢抓机遇,乘胜前进,为建设富庶繁荣、文明和谐的新北票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