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家镇
更新日期:2024-09-06 信息来源:大三家镇   游览:

  大三家乡因山东移民丁家、廖家、常家最早迁入而得名。于1958年建乡,一直以产粮大乡和商品粮大乡著称于北票。年平均气温8.4℃,年平均日照2800—3700小时,无霜期152天,年平均降雨量481毫米。沈阳至北京101线554公里处。全乡总土地面积9857公顷,耕地面积2544公顷,果园面积715公顷,村庄面积444公顷,道路面积116公顷,林牧地面积6038公顷,属于七分山三分田的丘陵地区。居住的民族主要是汉族,乃林皋村有少量蒙古族。乡政府所在地在大三家村,也是北票市内最大的自然村。
  大三家镇(2014年1月经辽宁省政府批准正式撤乡建镇)地处北票西郊,东与台吉镇接壤、西与哈尔脑乡及朝阳市双塔区相毗邻,南接南八家乡,北靠西官营镇。朝北公路、京四高速横穿东西,国道101线纵贯南北,交通便捷顺畅。全镇辖9个行政村,33个自然屯,51个村民组,总户数5028户, 15665人。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牢固树立“项目支撑、产业拉动”的发展理念,以保护地、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为主的农业经济稳步增长;以除尘装备、钢铁铸造和机械加工为主的工业经济有序发展;以连锁超市、网络快递和电子商务为主的新型产业初步兴起。全镇保护地面积达到6000多亩、各类畜牧小区共计45处、私营营企业已发展到1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家。通过全镇上下的不懈努力,各项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我镇曾分别获得“北票市平安乡、北票市先进党委、北票市机关岗位目标考评红旗单位”等多项荣誉。
  “十三五”以来,大三家镇以“四抓四新四明确”为指针,以民生幸福工程“六大体系建设”为支撑,以“精准扶贫,全员脱贫”为重点,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强镇、壮村、富民”工程,按照“综合实力更强、产业结构更优、人民环境更美、发展后劲更足、党建水平更高”的要求,打造“六大体系二十项民生工程的示范镇、脱贫攻坚的先行镇、基层党建的典型镇”,进一步提升全镇整体发展水平,努力构建“殷实、幸福、生态、和谐、文明”大三家镇。
  农业经济。一是畜牧业生产稳步推进。大三家镇围绕宏发公司、发展肉鸡生产;依托温氏集团、壮大生猪产业;围绕基础优势、培育牛、羊和蛋鸡生产。投资210万元新建畜牧标准小区2处、温氏改造小区3处、原闲置畜牧小区恢复利用3处,年增收160万元;投资25万元新建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8处、投资150万元建设畜牧小区粪污处理工程3处,较好解决了畜牧产业发展和生态环保之间的矛盾。
  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到新提升。上级拨入专项资金238万元,实施农业综合开发2000亩,其中打井6眼、高低压配电2.1公里、铺设地埋管道5470米,建高位蓄水池2座、修建农田作业路11.18公里;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工作,推广保护地棚内套复种植技术和生物秸秆反应堆技术,努力提升保护地经济效益;美园农场建设初具规模,博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我镇农业经济正在朝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截止到目前,全镇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20家、家庭农场5家。
  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已进入复核收尾阶段,有四个村已完成二轮公示,新组建专业合作社6家,其中土地股份合作社2家,进行土地流转5528.06亩,清理集体机动地3165亩,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3万元以上。镇政府搭建了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现已公开拍卖机动地525.3亩,拍卖全额14.75万元。我镇本着“因地制宜、注重效益、突出特色”的原则,优化种植业结构,着力调减玉米播种面积,增加经济作物面积。大田玉米调减1万亩以上,仅占总面积的51.7%。
  保护地生产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形成了以番茄为主栽品种,“葡萄、油桃、蔬菜”为补充的生产格局。畜牧业生产向标准化养殖、集约化管理方向迈进。共新增温氏家庭养殖场2处、正邦家庭养殖场3处、新建养猪小区一处、扩建畜牧小区1处、温氏种猪繁育场正在建设中,畜牧业已成为拉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以庙下村为基地,以庙下村、兴隆沟村为重点,发展大枣产业,全镇大枣栽植面积突破3500亩,年创产值600万元。另外,大葱、辣椒、脱水蔬菜也已初具规模,发展前景广阔。
  三是林果产业进一步壮大。2017年投资180万元在庙下、兴隆沟两个村新植大枣面积1500亩、在兴隆沟村新植苹果500亩,预计年创产值200万元。组建大枣合作社两家,注册了“庙下”牌大枣,林果业作为生态农业观光产业正成为大三家镇拉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民营经济。一是项目建设紧锣密鼓,启动了千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8个,分别是温氏集团、明达橡胶、凤麟涂料、绿探燃料、宏岳兔业、金源环保、凌水木业和博远农业科技公司,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亿多元,受项目建设拉动,我镇各个企业在经济下行的压力面前不停产、不减员,开工率达到100%。
  二是第三产业多点开花。龙源风电并网发电,壹品粮食收储中心建成投产,凯迪物流公司已成为北票市西部最大的货物集散地;快递、连锁超市、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蓬勃兴起,商饮服修等传统行业平稳发展,第三产业日益壮大,民营经济总产值达到17.2亿元,规模以上企业产值2.5亿元,年均增长10.6%。
  脱贫攻坚。因村因地制宜,因人因户施策,依托各类专业合作社及农场大户,与“联达种业、华溢酒业”等大企业合作,通过实施“1+4”农业扶贫项目,合作社扶贫项目,让建档立卡户增收有渠道、脱贫有保证。鼓励和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发展保护地、养殖业、林果业等致富项目及从事劳务经济,通过项目叠加来巩固扶贫成果,今年如期完成240户518人的脱贫销号任务,完善塘坊村基础设施,实施危房改造26户,公路硬化8.3公里,完成了塘坊村整村脱贫摘帽任务。
  生态建设。各村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关闭鸡粪厂两家,关停生猪屠宰点1家,两家豆制品厂被停产整改。全镇9个村28个村民组进行了重点治理,共动用人工8000多人次,出动机械设备350多台次,清运陈年垃圾8000多立方,新建景观街2000多米,治河3500米,栽植景观树3900株,公路绿化5.5公里,硬化村屯道路19公里,危房改造86户(11户明春完成),实施青山工程3500亩,种草900亩,实施水保治理3100亩,四个村开展了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完成2个中心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新增变压器4台800千伏安,13处机井完成配电任务;新打井19眼、新增节水灌溉2000亩,实施维修养护工程6处,公立卫生院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垃圾卫生填埋场已开工建设。
  基础设施。新植经济林2000亩、人工造林1000亩、封山育林2600亩,实施兴隆沟流域水保治理工程2580亩,新建和巩固节水滴灌面积9300亩,在大旱之年,近720户农民实现稳定增收。各村自行完成路改12.4公里、公路绿化9.4公里,利用“一事一议”奖补政策,投资192万元在大三家、庙下、兴隆沟三个村实施村屯路硬化7.7公里。投资110万元集中治理庙下河1100米,投资540万元新增小城镇建设面积3600平方米,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建立了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实施常态化、规范化管理。
  党的建设。9个村全部配齐电脑和打印机等设备,保证了各支部的党建业务开展。8个村的党组织活动场所已经达标、占89%;投资130万元新建完善庙下、房申、羊肠沟、大三家、塘坊文体活动广场5处、面积达到15000平方米;投资75万元,新建羊肠沟、房申两处村级活动场所;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2万元,通过开展“五联系五帮扶”等主题活动,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明显提升,全镇党建呈现勃勃生机。             
  社会事业。文教事业蓬勃发展,文化体育设施更加完善,服务功能更加完备;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五保户供养人数达到108人,低保救助提标扩面,脱贫攻坚效果明显、2017年实现减贫143户301人,金融单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劳务经济稳步增长,完成普惠制培训60人,劳务输出人数达到2100人,劳务收入年均实现5000万元。
  综合治理工作。新建社会服务中心1处,社会管理“网格化”工作深入推进,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工作,及时化解各类纠纷16件,较好完成了中央两会、9.3阅兵等重大活动和重要节日的信访稳定工作任务;积极开展“平安乡村”创建活动,构建了“四位一体”大调解工作机制,社会稳控能力得到增强;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狠抓食品安全和市场监管,巩固了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打造了“诚实守信”的市场秩序。
  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坚持 “政策支持”与“服务保障”相结合,优化营商环境,为项目建设架起“绿色通道”,启动了温氏饲料厂和种猪繁育场建设。全镇各个企业在经济下行的压力面前稳产稳员,民营经济总产值达到1.5亿元,财政收入实现480万元。针对当前稳定压力增大的实际情况,逐案落实包保责任,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使矛盾隐患得以及时消除,将社会风险点降到最低程度,实现了社会大局总体平稳;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采取“拉网式”检查和“地毯式”排查的方式,确保安全生产万无一失;及时修整水毁路段和设施,“防疫、防火、防汛”三防工作扎实有效。 

机构设置:民政办、妇联、值班室、司法所、综治信访办、文化、关工委、办公室、安监站、纪检监察、交通站、卫计站、乡村振兴办、综合事务办公室、动监所、纪委、团委、城建所、档案室、农业站、统计、组织办、综合办公室、武装、政法、宣传、财政、农经、退伍军人、档案室   

负责人姓名:曹建宝 
  通信地址:北票市大三家镇人民政府
  公开电话:0421-5750001
  办公时间:上午8:30-11:30  下午13: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