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政办发〔2022〕54号
北政办发〔2022〕54号 北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票市2022年能耗“双控”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经济开发区、各园(景)区管委会: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北票市2022年能耗“双控”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北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1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北票市2022年能耗“双控”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能耗“双控”工作要求,确保完成全市2022年能耗“双控”目标,推动北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持续加大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工作力度,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全方位全过程能耗“双控”工作,节约能源资源,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提高全市经济绿色发展水平,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北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顺周期和逆周期相结合。按照顺周期合理设置全市能耗双控年度目标,逆周期从大局统筹考虑“十四五”“双控”任务。

——坚持经济发展和能耗控制相结合。兼顾降能耗与经济增长的平衡,鼓励发展高能效项目,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坚持能耗强度和能耗总量控制相结合。严格能耗强度控制,合理弹性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合理用能。

——坚持结构调整和开放驱动相结合。坚持节约优先、效率优先,倒逼转方式、调结构。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引育高科技数字化高质量项目,着力夯实绿色发展基础。

三、工作目标

2022年全市能耗强度下降3.2%,年度总量及增量达到朝阳市任务要求。

四、重点任务

   (一)确定规上企业能耗规模。适度调增2022年本区域规上企业能耗规模,全市规上企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朝阳市分配的目标任务。

   (二)严格控制企业用电需求。达到朝阳市目标任务。

   (三)突出“绿电”管理。落实《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国家能源局东北监管局关于印发辽宁省2022年电力市场化交易工作方案的通知》(辽工信电力〔2021〕316号)精神,引导鼓励规上企业在辽宁省电交易平台购买“绿电”,落实好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的要求。

(四)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一是严格落实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的通知》(发改产业〔2021〕1609号)有关要求,推动能效水平应提尽提,全面达到标准水平。二是对照国家发改委“两高”项目认定标准,重点梳理本辖区内“两高”项目,坚决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和落后产品。

(五)科学合理开展节能挖潜。加强绿色低碳工艺技术装备推广应用,促进形成“减碳节能”良好氛围。积极引导鼓励重点用能企业实施节能技改,提升能效水平,促进本地区能耗强度任务完成。对存量和在建“两高”项目,加大整改力度,推动项目能效水平应提尽提,力争全面达到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政治站位。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能耗“双控”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特别要深刻领悟国家发改委提出的“完善能耗双控制度,严格能耗强度管控,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的核心要义,进一步认识“GDP增速、能耗强度、能耗增速”三者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加大督促力度,严格落实能耗“双控”目标和责任,确保完成年度任务。

   (二)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对本地区能耗“双控”工作负总责,确保能耗“双控”工作有序推进。实行党政同责,压实各方责任,加强指标约束。要加强对“双碳”基础知识、实现路径和工作要求的学习,做到真学、真懂、真会、真用。

   (三)建立联动机制。各部门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各负其责、各司其职。要强化分工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能耗“双控”工作格局。

   (四)科学统计培训。持续开展统计业务培训,提高基础数据质量力。扩展培训范围,开展企业统计人员业务培训工作,尤其是对新入统企业和更换统计人员企业进行业务轮训,要积极深入现场进行“一对一”指导,并通过视频语音、远程协助等方式提供“不见面、直达式”在线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

   (五)营造社会氛围。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增强用能节约意识。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要率先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绿色低碳消费,鼓励绿色出行,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示范创建,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生态环保意识。要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团体的作用,加强日常宣传和舆论监督,积极营造良好的能耗“双控”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