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经济开发区、各园(景)区管委会: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北票市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和荒漠化综合防治行动方案(2023—2030年)》印发给你们,请各乡镇、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北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1月3日
(此件公开发布)
北票市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和荒漠化综合防治行动方案(2023—2030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朝阳市防沙治沙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加快我市沙化荒漠化土地综合治理进度,为辽西北生态安全筑牢屏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行动背景
(一)工作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北票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聚焦沙化荒漠化土地治理,实施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并取得阶段性成效,实现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全市现有可治理沙化土地面积12.1万亩,荒漠化土地面积175.28万亩,与2004年相比,全市沙化土地面积减少4.5万亩、下降27%,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79.1万亩、下降31%,有效遏制科尔沁沙地南侵,部分沙化荒漠化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二)面临挑战。当前,全市沙化荒漠化土地呈现出“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但沙化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治理难的基本面尚未根本改变。当前,全市仍有可治理沙化荒漠化土地187.38万亩(其中,沙化并荒漠化面积6万亩),占朝阳市23%,占北票市土地总面积的28%,涉及24个乡镇,覆盖范围广、治理任务重。林草资源退化、防护林体系功能下降、滥开垦屡禁不止、毁林毁草时有发生、沙化耕地增加、生态建设空间不足、生态用水短缺等实际问题依然存在,防沙治沙任务仍然繁重艰巨。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市防沙治沙工作推进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科学绿化,坚决打好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取得扎实成效,为筑牢辽西北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治理。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市级统筹、乡镇联动、部门协同,统筹推进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和荒漠化综合防治。
2.坚持制度保障,政策扶持。持续深化改革,完善资金支持、土地供给、社会资本参与等相关政策,建立健全政府政策性支持、企业产业化投资、全民参与的长效机制。
3.坚持科学治理,创新驱动。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水资源,坚持以水定绿。科学选择治理模式和方式,将创新贯穿治理全过程。
4.坚持生态优先,绿富同兴。合理利用沙区资源,发展林业产业,推进干坚果经济林和林下经济,探索“林光互补”治沙模式。
(三)行动目标
到2025年,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和荒漠化综合防治取得显著成效,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逐步提高。
1.现有5.5万亩固定沙地,植被综合盖度达到60%以上,其中植被综合盖度高于80%,固定沙地不少于3万亩。
2.对具备灌溉条件的沙化荒漠化耕地,农田防护林配置率不低于40%,建设高效节水灌溉设施0.6万亩,防护和灌溉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在沙化耕地上开展保护性耕作2.5万亩,推广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1.2万亩次,实施耕地轮作1.2万亩次。沙化耕地治理覆盖率达到30%。
3.现有荒漠化林草用地植被综合盖度达到40%以上。
4.水资源利用趋于合理。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13.14万亩。实现区域水土保持率目标值69.96%。1条重点河流1个控制断面的生态流量保证率不低于90%,生态水量保证率不低于75%。
5.林草资源保护形势明显好转。林草违法案件当年办结率不低于80%,上年案件办结率100%。2025年林草案件发生率较2023年下降30%。
6.新能源开发、生态修复和产业发展相结合的绿色惠民模式得到有效推广。
到2030年,全面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荒漠化综合防治取得决定性进展,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提高。
1.现有沙化林草用地植被综合盖度达到80%以上。
2.对具备灌溉条件的沙化荒漠化耕地,农田防护林配置率不低于70%,累计建设高效节水灌溉设施1.6万亩,防护和灌溉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在沙化耕地上开展保护性耕作7万亩,累计推广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2万亩次、实施耕地轮作2.7万亩次。沙化耕地治理覆盖率达到100%。
3.现有荒漠化林草用地植被综合盖度达到70%以上。
4.水资源利用更加合理。累计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37.89万亩。实现区域水土保持率目标值73.94%。1条重点河流1个控制断面的生态流量保证率不低于90%,生态水量保证率不低于75%。
5.林草资源保护形势实现根本性扭转,建立完善的林草资源保护长效机制。
6.新能源开发、生态修复和产业发展相结合的绿色惠民模式得到广泛应用。
三、重点任务
北票市共29个乡镇(场、区),沙化荒漠化土地分布在24个乡镇,按照沙化荒漠化土地分布和治理方向,划分为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攻坚区和荒漠化综合防治区两大治理区,由市自然资源局、林草局、农业农村局、水务局、科技局、发改委、财政局、人社局、气象局等单位牵头,开展植被综合盖度精准提升等“七大工程”25类具体项目,逐年度、逐项目落实工程项目。其他5个非沙化荒漠化乡镇,参照两大治理区开展治理工程。
(一)两大治理区
1.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攻坚区。包括北塔镇、黑城子镇、台吉营乡、兴顺德农场、马友营乡,衔接“三北”工程六期规划中科尔沁沙地南缘综合治理项目。沙化土地面积12.1万亩。攻坚区域自然条件差,沙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沙化耕地多,农林矛盾突出,植被综合盖度低,防护林老化退化,水土流失严重,防治任务艰巨。主要以沙化土地治理为重点,通过实施退化林修复、草原生态建设、沙化耕地治理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措施,实现治理全覆盖,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完备。
2.荒漠化综合防治区。包括宝国老镇、黑城子镇、西官营镇、五间房镇、大板镇、台吉镇、东官营镇、北塔镇、龙潭镇、大三家镇、蒙古营镇、三宝乡、章吉营乡、泉巨永乡、台吉营乡、娄家店乡、北四家乡、凉水河乡、南八家子乡、长皋乡、哈尔脑乡、下府开发区、兴顺德农场23个乡镇(场、区),其中黑城子镇、台吉营乡、北塔镇、兴顺德农场项目区与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攻坚区重叠,衔接“三北”工程六期规划中科尔沁沙地南缘综合治理项目。荒漠化土地总面积175.28万亩。该区域以低山丘陵为主,水土流失严重,土地退化明显。加强以水土保持林草建设为主的综合治理,提升植被综合盖度,强化退化林修复和小流域治理,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有效遏制土地荒漠化。
(二)七大工程
1.植被综合盖度精准提升工程。以提升植被综合盖度为目标,统筹落实“三北”工程六期、中央财政造林补助项目等重点工程,大力推进辽西北防风治沙固土三年攻坚行动等“绿满朝阳”工程,通过退化林修复、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森林抚育、草原生态修复等措施,积极完善科尔沁沙地防风固沙林带,全面提升林草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责任单位:各乡镇(场、区);牵头单位:市林草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局、自然资源局、水务局、财政局)
(1)退化林修复项目。以提升退化林防护效能和植被综合盖度为目标,区别退化程度和成因,通过补植补造、栽树(灌)种草等措施,构建针阔混交和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化修复模式,增强森林碳汇能力,实现森林资源质量和生态系统稳步提升。2023—2025年完成退化林修复10.7万亩,2026—2030年完成退化林修复19.3万亩。
(2)造林抚育项目。以提高综合植被盖度和改善森林质量为目标,坚持乔灌草相结合,采用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森林抚育等措施,合理配置林草植被类型和初植密度,鼓励低密度造林和冠下种草,优先选用耐干旱、耐瘠薄、抗风沙的乡土树(草)种,积极营造混交林,大力发展节水林草,推广应用蘸泥浆造林法等沙地实用造林技术。2023—2025年完成造林抚育17.63万亩,2026—2030年完成造林抚育26.6万亩。
(3)退化草原修复项目。以提高草原生产力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为目标,按照草原地带分布、植被组成、气候特点、退化程度等,明确主攻方向和任务目标。通过围栏封育、补播种草、绿色防控等措施,积极推进草原生态修复和有害生物防治,促进草原植被恢复,提升草原生态系统功能,保障草原生产生态安全。2023—2025年完成退化草原修复12万亩,2026—2030年完成退化草原修复7万亩。
2.沙化耕地精准治理工程。以沙化耕地治理全覆盖为目标,开展农田防护林和水利系统建设,通过实施农田防护林网、高效节水灌溉等项目,提升防护效能及灌溉条件。采用保护性耕作等农艺措施,促进沙化耕地治理。(责任单位:相关乡镇(场、区);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局、自然资源局、水务局、林草局、财政局)
(4)农田防护林修复项目。在沙化荒漠化耕地上大力开展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修复,确保沙化荒漠化耕地治理取得实效。坚持为农业生产服务,遵循因害设防、因地制宜、节约用地的原则,充分利用农村道路、沟渠、田坎等现有空间新建和完善农田防护林网。在风沙等灾害严重的重点区域,根据防灾减灾需要,当现有空间不足时,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等有关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通过适当调整土地利用类型和优化用地布局,按照相关标准合理规划建设农田防护林,尽量少占耕地、避让永久基本农田,防止挤占耕地空间、影响农作物播种面积。对国有林场所属的耕地率先营造,完善农田防护林网。对具备灌溉条件的沙化荒漠化耕地,统筹规划农田防护林配置,积极推动农田防护林试点示范,制定农田防护林保护修复计划,逐步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稳步提升农田防护林质量。
(5)高效节水灌溉建设项目。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限制和禁止区域以外耕地,对具备灌溉水源的永久基本农田,支持建设高效节水灌溉设施。2023—2025年计划实施0.6万亩,2026—2030年计划实施1万亩。
(6)保护性耕作项目。对沙化耕地种植玉米、杂粮、大豆等作物,通过秸秆大量、部分或者少量覆盖还田,进行免(少)耕播种作业。到2025年实施2.5万亩,到2030年实施4.5万亩。
(7)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项目。加大对沙化耕地地膜覆盖支持力度,推广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在作物生长季减少风沙对土壤的侵蚀。2023—2025年实施1.2万亩次,2026—2030年实施0.8万亩次。
(8)耕地轮作项目。加大对沙化耕地轮作支持力度,推行薯类、杂粮、大豆、玉米等作物轮作,统筹推进地力提升和粮食安全。2023—2025年实施1.2万亩次,2026—2030年实施1.5万亩次。
3.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工程。以水资源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为目标,统筹生活、生态、生产用水,保障重点河流基本生态流量(水量),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提升水土保持功能。(责任单位:各乡镇(场、区);牵头单位:市水务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局、自然资源局、林草局、财政局)
(9)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以提升水土保持率为目标,推进小流域山水林田路村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科学配置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耕作措施,增强水土保持功能。2023—2025年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任务13.14万亩,2026—2030年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任务24.75万亩。
(10)生态流量(水量)保障项目。为保障大凌河基本生态流量(水量),执行重点河流生态流量(水量)保障实施方案,强化控制断面白石水库生态流量(水量)监测。加强监督检查,按月通报生态流量(水量)达标情况,按年评估生态流量(水量)满足程度。
(11)地下水监测项目。做好国家地下水监测一期工程地下水水位监测工作。按年考核地下水水位控制指标满足情况。
4.自然资源、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为目标,通过实施废弃矿山复绿、绿色矿山建设,改善矿山生态环境,提升资源开发利用水平。通过湿地生态补水、疏浚清淤、水系连通、植被恢复等措施,逐步提升湿地生态功能。(责任单位:各乡镇(场、区);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林草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局、财政局、生态环境分局)
(12)废弃矿山复绿项目。针对区域内历史遗留矿山生态破坏问题,开展废弃矿山复绿三年行动,实现废弃矿山全面治理,改善矿区周边人居环境,提升废弃土地综合利用价值。2023年治理图斑134个,治理面积0.52万亩;2023—2025年治理图斑762个,治理面积2.1万亩。
(13)绿色矿山建设项目。加强生产矿山恢复治理监管,严格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审查,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年度验收等方式,督促矿山企业履行治理义务,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管理制度,构建管理规范、集约高效、环境优良、矿地和谐的绿色矿业发展新格局。2023年新建绿色矿山不少于3个,2023—2025年新建绿色矿山7个。
(14)辽西北防沙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针对我市风蚀沙化、土地荒漠化、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破坏生态环境等问题,积极配合朝阳市自然资源局,谋划辽西北防沙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争取国家资金。
(15)湿地保护修复项目。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等方式,对省级重要湿地白石水库实施保护修复。2024年完成白石水库湿地栖息地修复和维护200亩;2026-2030年完成白石水库湿地栖息地修复和维护300亩。
5.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工程。以全面提升沙化荒漠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成效为目标,积极推动退化修复、困难立地造林、风沙地水土保持等最新防沙治沙技术成果在北票落地转化。(责任单位:各乡镇(场、区);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局、水务局、林草局)
(16)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围绕防沙治沙关键核心技术,重点转化辽宁省风沙地生态修复及改良利用、科尔沁沙地南缘荒漠化协同治理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辽西北水土保持模式与价值评估研究等最新科技成果。
(17)技术推广项目。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应用防沙治沙实用技术,对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紧迫性高的推广项目优先安排。2023年实施北票金丝王枣防雹防雨减灾技术实用技术推广。
6.试点示范工程。发挥试点示范带动作用,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和模式。(责任单位:各乡镇(场、区);牵头单位:市发改局、生态环境分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林草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
(18)科学绿化试点示范项目。结合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和荒漠化综合防治,开展10项21处1.8587万亩试点示范林建设,探索困难立地造林、节水林草、低密度造林、乔灌草混交等模式。项目分别为:科尔沁沙地治理示范项目;高远山及石质山飞播造林示范项目;荒漠化地区水土保持林营造示范项目;油松等退化人工林修复示范项目;石质山地节水造林示范项目;山杏直播造林示范项目;退化沙棘灌木林修复示范项目;森林碳汇精准提升项目;矿山生态修复示范项目;生态经济林建设示范项目。
(19)生态光伏融合试点示范项目。推广“板上发电、板下栽灌种草”的光伏治沙模式,利用光伏桩基固沙,通过光伏板遮阴减少水分蒸发,通过光伏项目投资植被恢复解决融资问题。在具备光伏项目建设条件的地区,根据电力消纳情况和辽西北地区网架建设情况,积极谋划、争取建成300万千瓦光伏项目。
(20)农田防护林试点示范项目。围绕农田防护林修复、高效节水灌溉建设等项目,因害设防、因地制宜,选择符合条件的沙化荒漠化耕地区域,确定1处试点示范项目。
(21)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示范项目。优选建设成效显著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推荐申报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支持自然资源禀赋条件较好的小流域,优先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试点建设。充分发挥北票市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的示范引领作用。
(22)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示范项目。推进省级林权制度试点县建设,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机制,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实行规模化经营,鼓励和引导林农以入股、托管、合作等形式流转林地,建立“合作社+林企+林农”“合作社+林农”等经营模式。通过栽种经济林、光伏治沙等方式,形成生态惠农、以林促农的良性循环,大力发展“两枣”等经济林建设,依托国储林发展林下经济,增加林农收入,建设沙棘示范基地1万亩、大枣示范基地0.5万亩。
7.生态修复气象保障工程。努力提高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和水平。以气象现代化建设为依托,利用气象趋利避害优势,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大力开发云水资源,为北票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保障。(责任单位:各乡镇(场、区);牵头单位:市气象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局、市公安局、市人武部、市财政局、市应急局、市林草局、市农业农村局)
(23)智能精密的观测站网建设项目。按照全省统一规划布局,加密建设自动气象观测站,并逐步向自动化程度高、监测覆盖广、智能性强的高精细化气象监测系统转化。增强应对突发性、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充分发挥气象在森林草原防灭火消息树作用。
(24)大力开发云水资源项目。加密选址建设北票市数字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地和标准化人影作业点,升级应用新型作业装备,提升生态修复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落实属地责任、明确各部门职责,统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完善统一协调的人工影响天气指挥和作业体系,大力开发云水资源,增强北票市生态水源涵养。
(25)灾害预警发布系统建设项目。完善气象灾害预警发布渠道,建立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绿色通道”机制,升级改造农村应急广播系统,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5G)、小区广播等技术在预警信息发布中的应用,建设各乡镇灾害预警信息专用显示屏,提升森林草原防灭火灾害预警发布速率和覆盖范围。
四、保障措施
聚焦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和荒漠化综合防治行动目标任务,健全工作体系,强化统筹协调,完善政策措施,在资金投入、项目建设、科技支撑等方面持续加大支持力度。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市级统筹,成立市级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和荒漠化综合防治领导小组,负责落实国家、省、朝阳市荒漠化综合防治方针政策及决策部署,统筹解决重大问题,推进重点工作;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加强政策措施协同,共同推动重点任务落实。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负责推动具体工作落实,制定年度计划,跟踪调度督导。
(二)压实工作责任,严格监督考核。建立市负总责、乡镇、区落实的工作机制,市政府与各乡镇(场、区)签订防沙治沙目标责任书,制定实施方案,细化任务措施,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抓好落实,确保政策到位、工程到位、措施到位、监督到位、成效到位。将防沙治沙纳入绩效考核及林长制考核体系,加强对项目推进、资金执行等环节的跟踪督导。
(三)拓宽资金渠道,强化资金监管。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主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多渠道筹资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资金支持,落实好县级投入。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及考核验收等情况,分批次拨付县以上补助资金。加强资金绩效管理,严格执行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四)开展监测评估,及时掌握动态。各有关部门建立完善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和荒漠化综合防治监测体系,结合林草湿生态综合监测、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最新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等,加强沙化荒漠化土地监测评估,及时掌握各类型沙化荒漠化土地的面积、程度和分布等动态变化情况,科学分析变化原因,合理制定完善防治对策和措施。
(五)强化法治保障,做好宣传引导。坚持预防为主,执行《防沙治沙法》《辽宁省防沙治沙条例》,完善防沙治沙政策体系,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林长作用,压实乡镇属地主体责任,加大林草资源保护力度,尤其是对新植林的管护。总结弘扬治沙精神,宣传防沙治沙典型,按照有关规定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发挥榜样的激励、带动作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发挥宣传、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作用,做好项目宣传发动,吸引广大群众和社会力量深度参与到防沙治沙中来,形成全社会参与防沙治沙的工作格局。
(六)科技团队支撑,联合技术攻关。邀请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辽宁省干旱林农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等科技团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示范推广力度,为防沙治沙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附件: